“美國夢”正在這些城市逐漸消失
- James Anderson
- Jul 9
- 2 min read
新聞來源自 “洛杉磯華人資訊網”
據KTLA網站7月9日報道 對於數百萬美國人來說,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住房的夢想正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——而在加州,經濟障礙尤為嚴峻。

一項關於住房可負擔性的最新分析顯示,在全美範圍內,購買一套普通住房所需的年收入已飆升至近12.5萬美元,遠高於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77,719美元。在加州一些房價最高的城市,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全美水平的兩倍乃至四倍。
根據消費者事務局(ConsumerAffairs)與城市研究所(Urban Institute)聯合發布的分析報告,在硅谷科技重鎮聖荷西,一個家庭年收入需達到547,368美元,才能負擔得起一套中等價格的住房。
在洛杉磯,盡管家庭收入中位數為93,525美元,購房者仍需年收入達到318,103美元,才能具備購房能力。
根據ConsumerAffairs的數據,美國居民需具備最高收入才能負擔住房的十大城市如下:
加州聖荷西:$547,368
加州舊金山:$386,359
加州聖克魯茲:$377,260
加州聖瑪麗亞:$324,300
加州洛杉磯:$318,103
加州聖地亞哥:$310,119
加州聖路易斯-奧比斯波:$293,793
加州奧克斯納德:$292,252
加州薩利納斯:$279,321
夏威夷檀香山:$277,997
專家指出,房價飆升、利率上升以及工資增長停滯等多重因素,正共同造成當前的住房可負擔性危機。
從2012年至2024年,包括房貸、保險、稅費及維護支出在內的典型月住房支出從1,091美元升至2,889美元,幾乎翻倍。這意味著一個家庭年收入需達到123,826美元,才能符合“28/36”理財規則所建議的負擔能力範圍。
城市研究所研究分析師Katie Visalli表示:“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經濟適用房。嚴格的分區規定和新建住房數量有限造成了供應瓶頸,推動房價持續走高。”
自2020年以來,住房可負擔性的差距進一步拉大。
研究發現,僅在短短四年內,購房所需的年收入就增加了近57,000美元,增幅超過85%。
與此同時,根據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的數據,年收入為7.5萬美元的家庭可負擔的住房比例已從疫情前的49%驟降至21%。
對於許多租客而言,邁向房主身份的最大障礙依然是高昂的首付款,通常為房屋售價的3%至20%。不過,專家指出,首付只是購房成本的一部分。
“如果你正在准備申請房貸,必須清楚自己每月能承擔的總支出,不僅是貸款本身,還包括保險、稅收和房屋維護費用。”維薩利表示。
轉載於洛杉磯華人資訊網,轉載請註明來源,切勿侵犯。
2025/07/09 上午 7:58